作者|赵汗青 刘欣华
编辑|南方影响力执行总编 黄寿伟
编审|南方影响力总编辑 李寒江
2018年7月,俄罗斯“莱蒙托夫国际诗歌音乐节”的舞台上,一位身着汉服的中国女子轻抚古琴,以纯净如泉的嗓音吟唱起千年古曲。当她唱完最后一个音符,台下观众陷入短暂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俄罗斯音乐家们惊叹:“从未听过如此深邃而富有魅力的东方音乐!”这位让世界听见中国古音的女子,正是来自河南许昌的弦歌传承人沙闪闪。那一刻,她胸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民族艺术的魅力像一团火在我胸中燃烧!”
一、偶遇千年遗音
沙闪闪的人生原本与音乐传承并无交集。作为丈地沙家烧鸡牛肉的第五代传人,她与丈夫在许昌经营着一家非遗美食店,终日与香料卤味为伴。2015年的某天,她在一次聚会中即兴吟唱了一曲《阳关三叠》,却不知这段随性哼唱竟成为改变人生的契机。“你唱的好像是弦歌!”一位文化界的客人惊叹道,随即引荐她拜师学艺。
毫无声乐基础的沙闪闪忐忑赴津,敲开了中国古琴弦歌研究第一人薄克礼教授的门。当她用纯净嗓音唱完《阳关三叠》,薄教授眼前一亮:“天生带有唱弦歌的好嗓音!”从此,这个“卖烧鸡牛肉的女孩”开始了双重身份的传奇人生。
弦歌艺术源远流长,迄今已有四千年历史。许昌作为弦歌文化发源地之一,相传尧帝时期贤士许由在此创作了天下第一神曲《箕山操》,东汉时期蔡文姬在许昌留下传世名作《胡笳十八拍》。然而到建国初期,全国弦歌的传世之作寥寥无几,面临断代危机。
二、弦歌不辍的守护者
为复活千年绝响,沙闪闪踏上艰辛求学路。弦歌谱中无节奏标记,全凭歌者对诗词意境的理解把握停顿与韵律。她苦练以中古音平水韵为基础的唱法,为精准掌握一个入声字,常反复琢磨数十遍。丈夫见她痴迷,常关店陪她北上求教,夫妻俩在许昌与天津间奔波的身影,成为传承路上最美的风景。
2018年,沙闪闪被正式认定为许昌弦歌吟唱技艺非遗传承人。她立下宏愿:要让弦歌重归故里!次年4月,她发起并促成中国首届(古琴)弦歌大会在许昌隆重举行。这场盛会汇聚30余家斫琴名坊、80多位参赛者,创下国内弦歌活动“五个最”:打谱最多、移植曲目最多、原创最多、展演人数最多、评委级别最高。当《箕山操》《阳关三叠》等古曲在曹魏故地再度回响,观众热泪盈眶——中断百年的文脉在新时代终有回响!
盛会效应远超预期:短短一年,许昌弦歌爱好者激增至3000余人。2020年,沙闪闪成立许昌市弦歌文化研究会,系统梳理散落史料,让弦歌从舞台走向校园、社区。她带孩子们排练时总说:“弦歌不仅是艺术,更是古代文人的风骨与精神。”
三、舌尖上的非遗传承
当沙闪闪在舞台上吟唱古韵弦歌时,她的另一项非遗技艺——丈地沙家清香牛肉烧鸡制作技艺,正以独特“入口三香”的口感风格征服八方食客。这项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技艺,到她手中已历五代。2012年接手家业后,她先后注册“沙闪”、“许穆夫人”商标,创立许穆夫人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让百年老味焕发新生。
她恪守祖训又锐意创新,烧鸡工艺精选散养本地土鸡,配38味秘制香料与陈年老汤卤制,成品形如元宝,清香不上色。牛肉秘技遵循“一泡三洗六腌九煨”古法,中原黄牛肉经12小时煨炖,成就“肉香、醇香、清香”三味境界。她的健康理念是首创“不上色,原味更健康”的标准,拒绝添加,将药食同源智慧融入百年配方。
这份坚守先后赢得了许昌市非遗代表性项目,“河南老字号”、“中华名小吃”等殊荣。更可贵的是,在传承公益的道路上,也总是有她的身影。这份踏实与善良,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她家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河南省首届文明家庭”,沙闪闪一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诚实守信,清白做人”的家风传承。
四、双艺融通的文化使者
左手执琴弦,右手握卤勺,沙闪闪的双重身份看似矛盾却内在统一。她总在店铺后厨与琴房之间穿梭:卤汤煨炖的间隙背乐谱,演出归途构思新配方。当有人问如何平衡两者,她笑言:“弦歌养心,美食养身,都是滋养生命的艺术。”
她巧妙将文化传承融入商业实践,传承许昌品牌故事,以春秋时期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赋能产品,让每份包装承载着许都文化典故;她跨界推广,在弦歌演出时介绍许昌美食,一句“我是许昌卖烧鸡牛肉的沙闪闪”成为特色标签;她注重文旅融合,开设体验店,游客可品非遗美食、听古韵弦歌,感受“舌尖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2024年冬,春秋楼前的弦歌雅集上,沙闪闪一袭青衫抚琴而歌。琴声流淌过红墙碧瓦,与隔壁店铺飘来的美食醇香交织。台下既有银发学者,也有懵懂孩童,更不乏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潮客。当《阳关三叠》的千年回响在曹魏故都的夜空回荡,沙闪闪望向身边——丈夫正将试吃递给外国的游客,含笑的眼神与她交汇,“沙闪美食,随时随地精致!”。这一刻,礼乐文明的薪火与人间烟火的温情,在她手中完美相融。
从百年卤锅到千年琴台,从市井灶台到国际舞台,沙闪闪的双面人生印证着:文化传承从不是束之高阁的标本,而是溶于血脉的生活。
弦歌承载千年文脉,是民族精神的鲜活注脚。我们满怀热忱与期待,盼望着这古老而动人的艺术之声,能跨越山海、突破圈层,登上更高的广阔舞台。让悠扬弦歌乘着荧屏与网络的翅膀,飞进千家万户,让中儿女共同领略弦歌魅力,唤醒文化记忆,传承文明薪火!
作者简介:
赵汗青,文史作家、文化学者、高级记者、博士。2021年歌词“我有一个梦”获安徽省一等奖。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研究会驻会会长、中国网•韵动安徽地方部新媒体主管,中国新闻杂志副总编。已出版创作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长篇作品。
刘欣华;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常务会长、宿州市隋唐大运河研究会会长,埇桥区政协委员、区知联会副会长、区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网•韵动安徽地方部主任。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缅因州赏红叶、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