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桃李,服务“三农”担使命,他是广西农职大教授欧善生

李新雄 何春霞 刘晋 黄弘
2024-08-08

榜样力.jpg


1722478847600723.jpg


来源|华声晨报

作者|李新雄 何春霞 刘晋 黄弘

编辑|李寒江

民盟盟员欧善生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正高级农艺师。1993年,他开始从事植物保护专业教学工作,同时开展对金银花、火龙果、百香果、西甜瓜、凤梨释迦等特色水果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相关研究与技术示范推广,个人先后获得2020年第二届广西创新争先奖(个人奖)、2021年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23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等奖项,获评“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广西优秀科技特派员”“广西最美科技特派员”等称号。

坚守初心铸师魂,以爱育人塑榜样

1993年6月大学毕业后,欧善生便一直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原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任职。31年来,他把教师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把三尺讲台当作自己人生的修行之所。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将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多年来,欧善生始终践行“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主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和“产教融合”等“三全育人”教学法,并结合授课内容把课堂设在果园里、示范基地中,努力做到“产学研用”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欧善生经常带着学生“泡”在田间地头,把课堂设在果园里、示范基地上,跟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学生加强实践操作,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在教学研究方面,欧善生主持完成广西新世纪教改课题“《植物病害防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六步教学法,在全国高等教育核心期刊《高等农业教育》发表论文,该项成果获得2012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对于学生来说,欧善生就像一位暖心的大哥。每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都会给予指导和帮助。近年来,他悉心指导和帮扶多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指导火龙果种植基地建设、品种选择、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产期调控、采后保鲜技术示范与应用等。

前些年,该校两名毕业生在宁明县种植的300多亩红肉火龙果,遇到了亩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欧善生经过实地调研,在团队论证后,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在落实整改方案的同时,他们与欧善生团队联合申报各级火龙果相关项目,总结、应用火龙果产期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火龙果连续7年增产。

使命担当勇作为,科技帮扶遍八桂

2014年,欧善生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

“我非常喜欢科技特派员这个身份。”在欧善生看来,深入农村与农户交流能激发他的工作灵感。即便是休息日,他也一大早跑到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了解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技术改进的方法。

为了便于整理资料和开展工作,欧善生喜欢通过朋友圈记录自己下乡的情况。打开他的朋友圈,会发现他不是在乡下,就是在下乡的路上。

一次次物资帮助、一次次免费技术指导、一次次暖心帮扶,深深感动着农户。

“欧教授是我们的技术‘保姆’,是我们的致富带头人,我们都很信任他。”乡亲们对欧善生的服务很满意。

“我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应做到三点——‘心中有爱、肚里有料、肩上有责’。”谈及做科技特派员的感受,欧善生感慨地说,要对农民、农村农业发自心底的热爱,还要有“硬核技术”,更要时刻想到肩上的责任,义不容辞去履行职责。

10年来,欧善生先后带领200多名科技特派员,足迹覆盖全区14个地级市、86个县569个乡镇及1235个村,共为30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化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产业技术服务,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致富增收。

多年的科技特派员经历,让欧善生收获了丰富的“果实”。他先后主持完成3项自治区科技厅项目,主持制定6项广西农业地方技术标准,获授权专利3件,举办125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6250人次;深入果园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试验示范150场次,连续6年获评“广西优秀科技特派员”。

技术攻关结硕果,产业发展立新功

2017年,欧善生受聘为广西火龙果产业科技服务团队团长。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和25名科技特派员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在各地乡村及相关企业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开展火龙果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同时,他还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发挥天然优势发展火龙果产业,具体指导了崇左市宁明县明江镇洪江村、岑岳村等地开展火龙果种植。

欧善生经常会定期组织产业团队成员和技术专家深入乡镇村屯,开展火龙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把最新技术和最优做法送到田间地头,以技术培训和参观学习为纽带,助力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每次培训结束后,他还会留出时间为果农们答疑解惑。

“我们团队提供的产业服务都是公益性的无偿服务,除了不定期到现场培训和指导外,还会通过网络与果农保持联系,有时候也会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给果农进行操作示范。”欧善生说。

仅2018年的一年时间里,欧善生就带领火龙果产业科技服务团队,开展实地科技服务18次,建立火龙果产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300亩,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火龙果新品种和新技术各2项,攻关解决火龙果主要病虫综合防治技术1项。

多年来,欧善生在做好教师本职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广西特色农业产业的科研上,尤其是对于能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他十年如一日地率领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和攻关,重点开展金银花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和“金都一号”火龙果选育及产业关键技术研究,集中攻克金银花和火龙果产业的品种及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难点、痛点,为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此外,欧善生还紧扣产业所需导向,聚焦广西火龙果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产业发展瓶颈问题,集中开展育种攻关和栽培保鲜关键技术攻关。由他发明的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以及火龙果保鲜技术覆盖了火龙果种植、杂交授粉、综合防治、产期调节等生产全过程,其中,免人工授粉的“金都一号”火龙果有效解决了品种和从业劳动力问题,为广西火龙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每当我看到老百姓依靠种植火龙果而逐渐富裕起来,我就会特别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科技特派员这份忙碌且快乐的工作,同样给予了我很大的满足感。”欧善生表示,要把论文写在土地上,把农民放在心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初心使命。

【原标题|春风化雨润桃李 服务“三农”担使命——记民盟盟员、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欧善生】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积极采取删除处理。邮箱:2228958325@qq.com


ABUIABACGAAg6ZLIsQYo6rrBpgMwjAY4oAI.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