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钦州市科协
作者|徐 敏
责编|李寒江
温生全,陶瓷装饰高级技师、工艺美术师、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广西钦州市全盛陶艺工作坊技术总监。他以钦州坭兴陶传统技艺传承和创新为己任,自2009年开始从事陶瓷雕刻及研究工作,在书法装饰雕刻、书法微雕作品方面颇有建树。曾荣获广西企业“创新达人”、钦州市工匠等称号,获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评钦州市第十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时光荏苒,曾几何时,他还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回家过完年之后要到外省务工,临出发时他总要抱着母亲的腿大哭,无奈父母还是要远去。所以,从小,温生全就很独立。家里有很多旧报纸,他经常爬到瓦屋的夹层楼上翻阅旧报纸做作业和练习书法,常常把旧报纸上有书画的部分剪裁下来粘贴到笔记本里方便翻阅。在他的印象中,临摹的第一幅画就是旧报纸上的一个新疆姑娘在欢歌跳舞的画面,还有一本黄若州编写的《怎样快写钢笔字》以及一本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字帖。字帖很旧,有被虫子侵蚀过的明显痕迹。在他读一年级时,教室里的《学习园地》墙上就有他用毛笔写的书法作品,并引起校长、老师们的注意,校长还特意询问,是不是他自己写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因此得到校长的表扬和鼓励,还叫他再写一幅并递交到当地乡镇的教育组。在读小学那几年,他的成绩基本排在前五名,为此,老师送了他许多书画临摹帖。读初中的时,温生全还代表学校参加全县的中小学生书法比赛。
人生道路一波三折,未读完高中的他选择了辍学,到广东珠三角以及上海等地打工,在玩具厂上班、在五金厂做搬运工、在美发行业学习、在工地做泥水工等。工作环境的多变、前途的未知,使他一度陷入迷茫,唯独对艺术追求的痴心不变,经常在夜深人静时练习书法。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一次偶然的机遇,他与钦州坭兴陶结缘,在工艺美术这条道路上,他遇上了人生中的伯乐和恩师,并结下了深厚的师徒之缘。在其恩师利成世大师的悉心教导和影响下,温生全对艺术的追求更加坚定,在日积月累的磨练下,他终有所成。
温生全凭借对钦州坭兴陶的热爱与坚守,潜心研究,专注坭兴陶创新创作、丰富艺术展现形式,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下,相继设计出《般若》《滴水之恩》《源泉》《乘风破浪》等坭兴陶作品,展现了钦州坭兴陶不同角度的美,为坭兴陶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为进一步将钦州坭兴陶呈现在大众眼前,不断提升其创新设计和影响力,温生全努力创作,积极参加国内各类展赛活动,作品先后荣获百花杯、金凤凰、大地奖、中国陶瓷艺术大展、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等国家级设计大赛的金奖。由他创作的茶盘《海纳百川》、坭兴陶内刻《心香杯》、摆件《修行》、摆件《般若》、茶壶与茶托《石来运转一把壶》等6项外观设计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为不断探索研究坭兴陶,温生全将传统和前辈的技艺研习探索融会贯通,虚心向李人帡、刘明洲、陆景平、黄海基等前辈学习,高起点高标准要求自己。以书法特长施展才华,先后参加SYB课程培训学习结业、银河工程培训(坭兴陶)、艺术陶瓷技术高级研修班、中美陶艺学术交流会,不断沉淀自己。
在积极探索陶艺创作的同时,温生全亦不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依托钦州坭兴陶协会、钦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各类展览与民间活动,多次参加乡村振兴广西艺术品公益慈善拍卖、助残教学、新春送春联、下乡送书画文化惠民等三十余项公益志愿活动,为扶持贫困学生、抗击新冠疫情等捐资捐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原标题|温生全:为陶而生 匠心坚守】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积极采取删除处理。邮箱:2228958325@qq.com
